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一系列大國重器的首次驚艷亮相,昭示著我國軍工企業在自主創新等方面的跨越式發展。而這種發展,與資本市場之間,正呈現出逐漸加深的相互聯系。
事實上,隨著日漸成熟的科學技術發展,近年來,自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更多的軍民融合成果也在不斷地融入日常生活中。
軍企瞄向高質量發展
近幾年,軍民融合的高潮迭起,對于軍工類企業來說,如何較好的實現“軍轉民”和“民參軍”,是擺在其眼前的重要課題。
一位來自于某大型券商的軍工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坦言,從“軍轉民”來看,國有資本的優勢在于其資本雄厚,對于一些技術難度大且長周期、投入高的領域是主要參與者。對其而言,如何將這類產品通過轉化,把國防和軍事領域的技術轉化成民用技術,并運用到適當領域中,達到既能有效發揮這些技術與裝備的作用,又能增加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減輕財政負擔和企業杠桿,是需要軍工類企業在未來不斷探索實踐的;再從“民參軍”來看,由于民營企業具有機制靈活、效率高、成本低等特點,借助軍民融合發展,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分擔國防建設的支出。
就以去年備受矚目的港珠澳大橋來說,在這座超級工程的背后,離不開多項軍轉民技術的應用。如將先進的航空材料技術應用于大橋建設,為其提供高性能鋼結構防腐涂料及涂裝;再比如在大橋關鍵螺栓部位采用的航空密封膠科研成果轉化為民品的技術應用;除此之外,158個雙曲面球型減隔震支座,更是艦船制造技術在民用橋梁建造領域的成功轉化等。
川財證券金融產品團隊負責人楊歐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總的來說,目前我國在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設計主體以及涵蓋的全部內容來看,包括市場準入、行業競爭、項目管理、企業改革等內容,均為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提供了完善的政策依據。其發展對于推動國防科技工業和國民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但要注意的是,從目前軍民融合的發展路徑來看,降低民企準入門檻,建立完善的市場準入機制重要性正逐步顯現。
楊歐雯認為,完善市場準入機制一方面能夠拓寬民營企業收入,促進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在市場中引入競爭機制,也能進一步促進國防工業與國民經濟發展有機結合。
事實上,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對于軍工類企業來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更應該體現在從速度效益型向質量效益型進行轉變。
對此,上述券商分析師認為,其核心要義就是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具體來看,在產品角度要從“有”到“優”,即優化調整企業的產品結構,促使資源配置上升到高效益、高效率、低代價,同時,更為關注裝備的質量問題;在體制機制方面,要進一步提質增效,優化財務結構?梢酝ㄟ^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以達到優化調整企業資本結構等目的。
資本市場大有作為
當下,作為與全面深化改革關聯度頗高的重要載體,資本市場可以說是重要平臺。
楊歐雯認為,軍工類企業在實現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切實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軍民融合企業面臨的截然不同的資金需求和風險特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國防軍工上市公司座談會上,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截至今年3月底,A股國防軍工板塊上市公司合計110家。其中,央企軍工集團所屬上市公司49家,其他央企及地方國有軍工上市公司13家,民營軍工上市公司48家。根據萬得數據,十一大軍工集團下屬 A股上市公司2016年以來資本運作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2018年資本運作數量為96次,涉及金額為774.36億元。
閻慶民提出,雖然近年來軍工類上市公司在利用資本市場推動自身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方面,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協同發展程度、軍工資產證券化程度以及軍民融合程度“三個提升”,但也面臨著體制、政策和機制三方面的問題。
基于此,為推動提升軍工類上市公司質量,開創軍民融合新局面,閻慶民指出,證監會將毫不動搖地推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服務軍工企業高質量發展;對于軍工類上市公司自身來說,也要堅持聚焦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談及資本市場在服務軍工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還有哪些可作為時,楊歐雯認為,資本市場對軍工企業的促進作用較為廣泛,包括股權、債權等形式多樣融資方式,為推進軍民融合逐步走向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具體而言,楊歐雯建議,在確保軍用技術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慮有步驟的放開債券市場管制,支持部分現金流較為充裕、同時發展潛力相對較大的軍工類企業在債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此外,在完善小微企業軍民融合發展渠道方面,也可以考慮開辟軍民融合相關股權交易板塊,為私募證券融資、股權轉讓和質押融資等一系列融資手段提供必要的引導和規范。
資產證券化有望提速
作為天然的軍民融合載體,軍工類上市公司在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當下國企改革走向縱深方向的基礎上,無論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輻射式推進,或者國資委加大對央企的授權放權力度以及持續推進的股權激勵改革,均對軍工類上市公司在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等方面,構成相當程度的利好。
如2017年12月份,A股軍工類龍頭企業中航沈飛重組上市就是航空工業深化軍民融合、混合經濟所有制改革及核心軍工資產證券化的一次積極探索,這也為公司轉型升級提供了發展機遇和改革動力。
當前,提高資產證券化率已成為軍工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金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的必要選擇。近年來,各軍工集團通過發行上市、重組并購等方式,加快改制轉型,提高資產證券化程度。
數據顯示,雖然2018年十一大軍工集團中,中核集團、中國航發和中航工業的資產證券化率已超過50%,但我國軍工產業集團整體資產證券化率平均不足30%,一些核心軍品仍未實現資產證券化。
閻慶民表示,未來,軍工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的潛力和空間巨大。
上述大型券商分析師認為,提高軍工類企業的資產證券化率,一方面能使軍工集團打通與社會民間資本的融合渠道,有效促進企業更好地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另一方面,借助提高資產證券化的契機,通過資產整合、資源重新配置,能使企業發展更加多元化,提升發展效益;再者,利用資產證券化的運作規律,企業還可以進行合理的資產布局和資產升值。
在楊歐雯看來,從軍工類企業的自身發展而言,提高資產證券化水平,一方面可以形成規模經濟,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對軍事訂單的依賴,提高企業內部自身的流動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軍品和民品生產要素的相互流動、相互滲透,將過剩的軍事生產能力轉向民用,降低企業的維護成本。
(責編:王宇鵬、杜燕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