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人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斗爭精神源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堅持“四個自信”,是不斷奪取新時代偉大斗爭新勝利的動力源泉和根本保障。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則是不斷增強“四個自信”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徑。我們要在堅定“四個自信”中不斷增強斗爭精神,要在弘揚斗爭精神中更加彰顯“四個自信”。
堅定道路自信,時刻做好斗爭準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踐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創造了世界發展的奇跡。取得這些偉大歷史性成就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們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探索形成了一條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但是我們也要清醒認識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尤其在當前,我國發展已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著各種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特別是一些地區和國家,隨著中國崛起而產生強烈“失落感”“嫉妒感”和“威脅感”,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實質上就是道路之爭,要求我們始終堅持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始終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時刻做好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的斗爭準備,使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堅定理論自信,不斷涵養斗爭底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學懂弄通做實黨的創新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夯實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思想根基,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斗爭起來才有底氣、才有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堅持和發展,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總攬全局,提出并踐行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造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不但指導中國實踐走向成功,也引領著世界現代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正因如此,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根本任務,作為全部工作的主題主線。通過學習,做到學思用貫通、 知信行合一,不斷增強斗爭的底氣和本領,提升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劍,在矛盾沖突面前敢于迎難而上,在危機困難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風邪氣面前敢于堅決斗爭,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旗幟,朝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堅定制度自信,正確把握斗爭方向。共產黨人的斗爭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最大差別,就是我們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我們的制度具有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和衷共濟解難事、提高效率辦好事。得益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提出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辦好了精準扶貧、懲治腐敗、生態文明建設等大事要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指出,“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行不通,會水土不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甚至會把國家前途命運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國土壤、汲取充沛養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這清楚地告訴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心里要特別自信,頭腦要特別清醒、立場要特別堅定,牢牢把握正確斗爭方向,凡是危害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則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種風險挑戰,凡是危害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種風險挑戰,只要來了,我們就必須進行堅決斗爭,而且必須取得斗爭勝利。
堅定文化自信,持續夯實斗爭基礎。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當今世界紛繁復雜,正處于信息大爆炸、信息傳播大變革時代,特別是5G、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在便捷借鑒和吸收優秀文化的同時,也為各種不良文化滲透提供了渠道,影響到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也要敢于亮劍,而文化自信就是最鋒利的劍。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全球化、現代化浪潮中堅守意識形態領域陣地,抵御腐朽、有害、不良文化沖擊,不斷實現自身的完善、創新與發展,在對外交流和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我們要始終堅定“四個自信”,發揚斗爭精神,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在復雜嚴峻的斗爭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英勇斗爭!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一班學員,中共南平市委副書記、南平市人民政府市長)